甘肅秦安:用小陶罐“打開”大地灣
“游客多得忙不過來哩!背靠大地灣,我們也吃上了‘文旅飯’。”站在甘肅天水清水河畔的觀景露臺,王旭把曬秋的笸籮換成了迎賓的果盤,這個當了半輩子田間漢的“老秦安”,如今已經是三間民宿的主理人。“沒想到一個小小的陶罐,能帶動整個村子的發展。”
每逢四月,桃花盛開,全國各地的游客、學子涌入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賞桃花會、游大地灣。去年以來,隨著天水文旅熱度攀升,秦安縣以大地灣遺址為核心的特色文旅產業走俏,大地灣博物館年接待游客突破了40萬人次。遺址南側的“大地之灣田園綜合體”項目落地,將史前文化與生態旅游深度融合,帶動周邊12個村落發展民宿與農家樂。
大地灣遺址是我國20世紀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在發現的文物中,最令人矚目的就是人頭形器口彩陶瓶。
“我們以人頭形器口彩陶瓶為原型,設計了獨特文創。”講解員高轉紅指著展柜中的萌趣陶俑介紹,這個憨態可掬、神情多樣的胖娃娃已經成為大地灣遺址的象征,其周邊文創產品與天水其他文創一起遠銷海內外,在多種渠道銷售下,文創產品銷售額比以往同期增長了50%到60%。
自2024年暑假起,來自加拿大、新加坡及海峽兩岸的37支研學團隊在此開啟了文明溯源之旅。通過模擬考古挖掘、制作陶藝、鉆木取火等活動,來自天南海北的青少年親手觸摸了“歷史的溫度”,在實踐中感悟來自史前人類的智慧。
“獨特的秦腔唱法、悠久的大地灣歷史、從開花到結果的‘桃經濟’,秦安是一座未經充分挖掘的文化寶庫。”甘肅大地灣文物保護研究所副所長邵耀峰說,“將歷史傳承下來的無形資產變為有形的財富,讓村民在飛速發展的當下吃上時代紅利,我們使命在肩。”
滄海桑田的變遷帶來綿延賡續的積淀,先民的智慧為后世奠定了長遠的福祉。秦安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馬昊瑩說:“在保護中給予文物新生,在創新中迸發共富可能,小陶罐成為打開大地灣的一種方式,秦安還在不斷探索新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