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寧縣全力打造紙塑百億級產業集群
小紙杯撬動產業大市場
循著機器的噠噠聲,4月22日,記者走進坐落于懷寧縣馬廟鎮綠色紙塑產業園的安慶市芊芊科技包裝股份有限公司,只見在全自動化的生產線上,一個個五顏六色的紙杯在透明管道里“飛來飛去”完成生產制作全流程。從“手工作坊” 到 “智能工廠”,作為懷寧縣紙杯行業的先行者,芊芊科技包裝股份有限公司已走過25年,見證了該縣紙塑產業的裂變發展。
流水線上即將完成生產制作的一次性紙杯。
說起做紙杯,懷寧縣業內無人不知黃備勝,因為他將小小紙杯帶到了懷寧縣,又將“懷寧產”紙杯銷售出了國門。記憶拉回到1994年,當時25歲的黃備勝辦了個家庭作坊,生產當年時興的餐巾紙。一晃五年,他如往常一樣背著餐巾紙到安慶城區批發市場售賣,無意間看到攤位上夾雜在一堆一次性塑料杯中的紙杯,“紙還能做杯子?”這個新發現讓黃備勝萌生了自己的想法。
發掘到紙杯商機后,黃備勝四處問詢,并到浙江等地尋根求源,找到了紙杯材料的生產廠家、紙杯圖案印刷的廠家、紙杯生產設備的生產廠家。2000年,他用賣餐巾紙賺到的人生第一桶金,采購了生產設備和紙張原料運回家鄉,成立了懷寧縣第一個生產紙杯的家庭作坊,“當時的機器一分鐘只能做40個杯子,只要杯子不漏水就行,對產品其他質量要求沒什么概念。”黃備勝說。
之后幾年,馬廟鎮做紙杯的家庭作坊越來越多,低端紙杯產品競爭越來越激烈。2007年,黃備勝的紙杯“小作坊”迎來轉型升級,注冊了公司,入駐鎮上新建的專業園區,建起了大型紙杯廠,探索生產品質更高的紙杯。首先,他將紙杯外面的圖案印刷材料從傳統油性油墨改為水性環保食品級油墨。而后,又將紙杯里面的淋膜材料升級為生物降解材料,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2008年,網絡購物正盛,黃備勝再一次精準嗅到了商機,干起了外貿生意。搭乘網絡“快車”, 黃備勝的紙杯順利出海,“通過網絡購物平臺,我們聯系到了中東的客戶,客戶群逐步拓展到非洲、歐洲等地,他們需求量大,質量要求高,但貨款好結算,大家都愿意生產好的紙杯賣給他們。”黃備勝回憶說道。一時間,“懷寧產”優質紙杯在國外市場供不應求。
賺到錢的黃備勝再接再厲,投建新廠、購買設備、擴大產能,目前公司擁有高標準廠房5萬余平方米。在新廠智能化生產車間里,公司新購進的一套200多萬的紙杯成型機正高效運轉,工人寥寥無幾,“以前4個工人圍著一臺設備轉,現在一個工人就能照看4臺設備。”黃備勝告訴記者,“這是我們的第五代制杯機,一分鐘能生產140至240個紙杯。”
經過多年發展,芊芊科技包裝已成為年產和銷售18億只生物基環保紙杯和紙漿模塑產品的國內行業龍頭企業,年出口創匯1000萬美金,累計出口紙杯160億只。同時,公司主導和參與了《紙杯(碗)成型機》、《紙杯》等多項國家標準起草和修訂,累計獲得20項發明專利、36項實用新型專利和1項外觀設計專利授權,先后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稱號。
在黃備勝等一批紙杯行業探路者的帶動下,馬廟鎮迅速成長起一批紙杯生產企業,在你追我趕中,將小小紙杯越做越多、越做越好。鎮內企業還瞄準國際市場,積極研發生產“國際范”的紙塑產品,以新技術、新產品敲開海外市場“大門”。截至2024年底,該鎮紙塑產業總產值達50億元,擁有自主經營出口權的生產企業達25家,年出口創匯近億美元。
近年來,懷寧縣緊緊圍繞建設“全國知名紙塑制品之鄉”目標,全力打造紙塑百億級產業集群,推進紙塑產業高質量發展。該縣紙塑產業已從過去簡單的家庭作坊式生產模式轉型升級為含各類紙塑制品研究、開發、設計、生產、銷售在內的全產業鏈條,產品也從簡單的紙質包裝發展到環保易降解、液體食品無菌紙塑包裝等上百種綠色紙塑產品。
今年一季度,懷寧縣新簽約億元以上紙塑產業鏈項目8個,總投資額25.53億元,必將為全縣紙塑產業發展再上臺階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