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肥胖,專業營養師支招科學減重
以全身性運動提高基礎代謝
“體重管理”是近段時間以來備受關注的熱詞。超重有哪些危害?如何科學減重?特別是中年發福,如何提升代謝解“腹”憂?記者采訪了注冊營養師、安慶市營養學會秘書長汪祝華。
“超重遠不止是體重數字的增加,而是悄然在身體里埋下隱患。從心血管系統的血流循環,到機體代謝的精細調控,再到骨骼關節的支撐負重以及呼吸功能的正常運作,超重帶來的負面影響無處不在。”汪祝華表示。
從心血管系統方面來看,多余的脂肪堆積容易導致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質成分升高,引發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對于骨骼和關節而言,過重的體重易引發關節疼痛、關節炎,甚至加速軟骨磨損,讓日常行走都變得困難重重。再者,肥胖還與糖尿病緊密相連,使得患2型糖尿病的幾率大幅上升。而且,腹部肥胖所反映出的內臟脂肪超標,更是會影響身體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
特別是人到中年,身體發福、體脂率節節攀升等問題困擾著不少人。在“體重管理年”的倡導下,如何有效管理體重呢?汪祝華介紹,中年體重管理的關鍵,在于激活日漸衰退的基礎代謝。運動的深層價值,不在于單次消耗多少卡路里,而在于通過持續鍛煉逆轉基礎代謝率的下滑曲線。
基礎代謝率是人體靜息狀態下維持基本生命活動所需的最低能耗。青春時代“狂吃不胖”的秘訣,源自旺盛的基礎代謝。人到中年,身體機能悄然改變,基礎代謝率通常以每年0.5%-2%的速度下降。
走路對提高基礎代謝有一定幫助,但提升效果相對有限。要想打破這一惡性循環,必須以全身性運動提高基礎代謝來破局。除了散步之外,輔以上肢運動,如俯臥撐、啞鈴。如果時間足夠,加以跳繩,或者開合跳、胯下擊掌、深蹲等全身力量和協調性訓練。剛開始不妨每組做10-12次,每天進行3組,后續再循序漸進地增加強度。
球類運動是全身性運動中的“明星”。拿羽毛球來說,在一場你來我往的對攻中,全身肌肉群緊密協作,沒有一處是“閑著”的。持續一小時的羽毛球運動,能夠消耗400-600千卡熱量,這和慢跑一小時的熱量消耗不相上下。
“綜合來看,超重絕非僅是外觀改變,更是開啟慢性疾病大門的‘鑰匙’。我們需要構建‘有氧+力量+爆發’的三維訓練體系,當全身肌群被充分激活,基礎代謝率自然水漲船高,配合科學飲食調控,方能從根源上破解‘中年發福’的魔咒,重拾挺拔身姿與健康活力。”汪祝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