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量”的積累實現“質”的變化
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創業是激活創新活力、促進就業的關鍵引擎。而良好的創業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孵化器”和“推進劑”,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溫床。當下,優化創業環境,對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此番安慶關涉“培訓、賽事、活動、展覽、融資、宣傳”六大板塊的多維度支持創業者措施,可謂優化創業環境的大禮包,彰顯了地方政府借量變求質變的決心與力度。
知識是創業的“基石”。豐富的創業培訓課程,精準匹配不同階段創業者需求,通過系統學習,得以掌握創業知識、激發創業意識,盡快補齊創業能力短板,實現從“不敢創”到“敢于創”“善于創”的轉變,為創業生態的優化奠定人才基礎。創業賽事與交流活動是激發創新活力的“催化劑”,要打破信息壁壘,為創業者提供政策咨詢與資源對接的平臺,促進創業者之間的思想碰撞與合作,推動創新項目不斷涌現,使創業氛圍愈發濃厚,實現從個體創業向協同創新的質變。同時,要借助展覽展會、金融對接與萬企融資等為創業發展提供“硬核支撐”,幫助企業展示品牌、對接市場,有效破解創業者融資難題,推動產業集聚升級,為項目落地與企業成長注入“源頭活水”。
可見,創業環境創設改革需要“量”的積累,才能實現“質”的變化。其中,有些可能短期成效無法立竿見影,而持續實施一定周期后,才顯價值端倪;有些是在與實踐的融創中暴露的新問題,需要進一步調試修整;而有些則是隨著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微觀技術手段進步、企業個人現實需求的改變等,在廣度和深度上做出了進一步拓展……對此,不可貪多求快,而要以不厭其煩、日拱一卒的耐心,以點帶面、連線成片、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如此,相關組合制度舉措才能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發揮好支持體系的立體服務功能,不斷提升創業者的歸屬感與滿意度。
實踐證明,創造“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的有力度、速度、溫度和開放度的創業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未來,為企業及創業者提供全要素全鏈條保障支持體系服務,相關部門應繼續盯緊薄弱環節,堅持問題導向,哪里有短板就從哪里著手、哪里有空間就從哪里發力、哪里有風險就從哪里化解,全力以赴為各類經營主體培植發展沃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善創善成”提供堅強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