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在長三角最大的縣級藍莓種植區懷寧縣,當遍布于田間地頭的數萬株藍莓樹還在吸吮著陽光雨露,滋養著小小果實盡快成熟之時,劉金龍家的藍莓已上市售賣一月有余,這是他改變藍莓種植模式后的第一個采摘期。
(《安慶晚報》4月11日)
劉金龍基地的藍莓比普通的藍莓提前三個月成熟,藍莓的錯季上市,使他的藍莓每斤零售價達到80元至120元,比普通價格藍莓高出3至4倍,翻了幾番,這也給我們帶來了啟迪。
注重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實現藍莓種植模式轉型,搶得市場先機。一系列對藍莓傳統種植方式進行變革和創新,催生出了藍莓的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實現了藍莓當年栽培、當年掛果。且藍莓品質也大大提升,畝均產量比傳統地栽種植模式提高三至四倍,因而抓到熱點、拔得頭籌、適應了消費者嘗鮮的需求,使藍莓的價值翻了幾番。
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離不開先進生產要素的培育和聚集,人才更是其中最活躍、最關鍵的要素。無論是新技術的研發推廣,還是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的構建,最終都要依靠高素質的勞動者來實現。只有人的素質提高了,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我們要加快培育一批像劉金龍這樣的新型農業勞動者,打造一支思想開放、技術過硬的職業農民隊伍,釋放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動力。要打造田間學校與網絡課堂相結合的高素質農民培育實踐平臺,培育一批掌握現代農業技能的高素質農民,因地制宜發展現代化農業。要創造條件讓他們成為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推廣的中堅力量,為他們營造良好的環境,包括完善激勵機制、提供發展平臺。
農業新質生產力是將現代新技術、新模式運用到農業中,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型生產力。這對勞動者的知識、技能和認知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打造農業強市、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培育和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讓更多的優質農產品賣上好價格,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